A winter Story 犹在镜中

发布时间:2016-05-31 17:21:43来源:《孤独星球》杂志

【导语】:莫斯科不是上千座大城市中的普通一员,不是冰冷无语的石头堆砌而成的对称长街。莫斯科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生命。

莫斯科不是上千座大城市中的普通一员,不是冰冷无语的石头堆砌而成的对称长街。莫斯科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生命。

俄罗斯浪漫主义诗人邱采夫曾经说过:“你无法仅凭想象来了解俄罗斯,参透它的唯一途径,就是去信奉它。”这句话适用于俄罗斯,也同样适用于莫斯科。历史学家们总是说:欧洲是石头做的,而俄罗斯是木头做的。这句话不仅仅区分了欧洲的石制建筑和“俄罗斯小木屋”,也在某种意义上区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当涅瓦河畔的圣彼得堡被彼得大帝用国家意志强行用石头堆砌出的时候,习惯了小木屋的农民们惊慌失措,仿佛看到了另一个世界;而莫斯科,早在1147年就出现在史籍记载中的莫斯科,作为俄罗斯的中心早已掌握这个国家的命运几百年了。

西方游客们总是蜂拥在圣彼得堡,去看那些精美程度丝毫不输巴黎的欧洲建筑,那些令人惊讶的“白夜”,还有距离欧洲更近的地理位置。可莫斯科是更为“俄罗斯”的城市,阴郁、深沉、冷漠却又多情。它本就不该是欢乐的,它也许痛苦,但这痛苦中却没有泪水,连绵数个世纪的建城史留给莫斯科的除了辉煌的建筑,更是不屈而深沉的精神。

克里姆林宫军械库

克里姆林宫军械库的奢华

遗产的莫斯科

“莫斯科啊,我总想念着你!

对俄国人心来说,多少东西在这声呼唤里,

得到反响,并交融成一体!”

作为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城由内城向外城依次由精美古老的建筑和教堂过渡到周边厚重的水泥建筑,而莫斯科河就像女人温柔的臂膀弯弯曲曲穿城而过,将城市的一切揽入怀中。莫斯科的城市建设秉承了俄罗斯人对“环”的热衷,以克里姆林宫为中心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红场和克里姆林宫处于城市最内环的“大道环线”,这也是权力和地理上的中心,红场上有俄罗斯公路的起点,克里姆林宫更是整个国家的权威和象征,而整个建筑群所涵盖的历史与文化,更是一座无价宝库。向外辐射的第二个环线是环绕整个老城区的“花园环线”,主要景点都集中在这个范围内,有人说花园环线标志着城市中心区域的结束,环线内聚集着当代莫斯科的精英人才、时尚艺术、当代科技,大小餐馆林立,古朴与典雅的街区,而环线以外则是高大厚重的水泥建筑,浓烟滚滚的工厂,辛苦的劳动者和外来务工者,环线成为一条无形的分割线,分割着高贵与低贱、财富与贫穷、奢华与卑微。这样的城市构造对于中国游客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北京、西安等城市也都是以“环”为架构搭起了整座城市的运转体制。而莫斯科作为历史名城与国际大都会的综合体,它可能辽阔无垠,可能充满危险,也可能华丽壮美,但绝对不会令人心生厌烦。

克里姆林宫和红场像性格迥异的双生儿一样相互依偎,坐落在饱经沧桑的莫斯科河畔,成为全世界游客来到莫斯科的必到之处,如果错过这里,就会像吃俄式大餐不加酸黄瓜一样,没道理。所以,当我踏过三一大门那一刹那,脑袋条件反射般地告诉自己:现在我身处的就是莫斯科乃至整个俄罗斯的心脏啊。但现在这里已然没有统治者雷霆万钧的发号施令,取而代之的却是宁静的气氛。“克里姆林”本意为防御型要塞,也就是城堡,在冷兵器时代通常作为防御建筑使用。而现在,位于莫斯科中心地带的克里姆林宫以一种近似永恒的姿态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变幻:伊凡大帝挥舞着手杖,击退来势凶猛的蒙古大军,战后请来意大利工匠和泥瓦匠修建克里姆林宫庆祝战争胜利;克里姆林宫坚固的墙壁在法军猛烈攻击下仍然巍然屹立,任凭身后整座莫斯科城淹没在熊熊烈中燃烧殆尽,火海却映红了拿破仑无奈的面庞;沙皇屈服在彼得堡工人政权面前,布尔什维克将红色旗帜插上塔顶;旗帜振奋着远处的红军战士,朱可夫将军号令反攻,一举击溃纳粹法西斯的闪电行动,只留下希特勒仓皇而逃的背影;叶利钦站在坦克上,怒目圆睁地挑衅着克格勃狙击手,枪声未向,却带来了一个新的俄罗斯政权;不远处的普京威严地检阅着俄罗斯现代化军队,军人们将附近的广场踏得震耳欲聋,不时提醒着我们,那场战争,已愈七十载……

无论你带着怎样的期待来到克里姆林宫,一定要抽出时间去看看军械库,从镶钻宝座到黄金皇冠,从皇后曾经做过的巨大马车到精致的金银器皿,从女王加冕的礼物到王子的盔甲,馆藏物品尽显沙皇统治时期宫中的奢靡气息,却又想到普希金的那句“:沉思的歌者却在凝视,一个暴君的荒芜的遗迹,一个久已弃置的宫殿,在雾色里狰狞地安息。”

如今,克里姆林宫每天都在接受着各国游客的惊叹,不管历史变迁和意识形态的遗留如何,璀璨的文化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克里姆林宫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个符号,人们总是会在看到它时指着它尖尖的穹顶兴奋地说:“看!那是俄罗斯的心脏!”

英雄的莫斯科

红场上的朱可夫像

红场上的朱可夫像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

你的壮举永垂不朽。”

Красно在俄语中除了红色之外, 还有美丽的意思,所以краснаяплощадь(红场)除了指这座广场的色调,也在赞颂着这座广场的美丽。人们来到这里,总是会去广场最南端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它那五彩斑斓的色彩以及眼花缭乱的形状,一定使得无数游客猝不及防,而内部的设计及建设也算得上俄国木建风格的巅峰,湿壁画就在教堂入口处,圆顶的内部绘有东正教耶稣的画像,若站在正中心抬头观望,加之圆形结构的效果,会有一种强烈的“包围”感,似乎头顶就有神灵庇佑,这感受绝非平行视角可以比拟的,尤其是在冬夜,星星点点的雪花和广场的灯光会让人有穿越到童话世界的错觉。而对于我来说,当我踩在鹅卵石铺成的红场上,面对着克里姆林宫东北面红色的砖墙时,脑海里会隐约想象着听着钟楼清脆的整点报时声,而这音提醒着我,“一定要去那里看看。”我快步走向北门的无名烈士墓,这里每个整点都会有士兵换岗,一般提前10 分钟,大批游客就会聚集在墓前等待换岗的士兵,它建于1967年胜利节前夜,墓前的长明火一直燃烧到现在,纪念着所有在二战中为国捐躯的战士,而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文字:“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壮举永垂不朽。”连同12 座英雄城市的刻字一起,庄严、肃穆、打动人心,而总有一束鲜花摆放在长明火前。红场,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美丽的广场,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来到这里,你很难不去回想起曾经搅动了几乎整个世界的那场战争,“苏联虽大,但身后就是莫斯科。”在这样的激励下,在红场上刚刚接受完检阅的军队开赴前线,在莫斯科城外终结了德军战无不胜的神话。“英雄的城市”,在参观完无名烈士墓后,抹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眼睛周围的泪水,在自己还没察觉的时候说出了这句话。

在每年临近圣诞节和新年的时候,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古姆百货公司会在红场中央搭建一个由巨大的滑冰场、售卖纪念品的木质小屋,以及一个个别致的当地特色小吃摊组成的活动区域,在当中及外围都精心布置了具有圣诞气氛的装饰物,一棵巨大的圣诞树上挂满了夸张的礼物挂饰,一连串贺卡及灯光也挂满了活动区域的外围木栅,溜冰场不时传出的欢声笑语配合着冰刀划过冰面的嗞嗞声响,提醒着人们冬天的到来,也提醒着人们这样宁静的生活实属来之不易。

无名烈士墓的士兵换班仪式

无名烈士墓的士兵换班仪式

艺术的莫斯科

“我让全世界哭泣,

是因为我美丽的故土。”

似乎所有初次来到莫斯科的游人都会选择在阿尔巴特大街走上一遭,而阿尔巴特似乎又是许多文学家艺术家的灵感源泉,正如红极一时的莫斯科游吟诗人布拉特·奥库贾瓦所言:“阿尔巴特,我的阿尔巴特,你是我的事业,你是我的幸福与不幸”。果戈理、梅尔尼科夫和普希金也都在这条大街上打下过烙印,肖像画家们聚集在街头巷尾,身边摆满了自己的作品,另一端的吉他手和鼓手坐在路灯下为穿行而过的行人们卖力地表演着,这样的景象使人们不得不将思绪又重新拨回到记忆里,不曾忘记那些老一辈的游吟诗人、街头艺人、画家和诗人在阿尔巴特留下的影子,就像曾经烧毁果戈理《死魂灵》手稿的那盏壁炉。

阿尔巴特大街的街头艺人

漫步在莫斯科街头,挂着简介牌匾的名人故居隐藏在大大小小的古老街道上,普希金、门捷列夫、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尔基等等。而阿尔巴特大街上就有着普希金的故居,这位俄罗斯文学的太阳将一味模仿法国文学传统的俄罗斯文学从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出属于俄语的音乐与节奏之美,奠定了俄语文学重新启航的基础,并拉开了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的序幕。走在如今的阿尔巴特大街上,仍然能感觉到莫斯科浓厚的文艺气息,到处都是街头艺人的表演和街头画家的画板。尽管很想停下来让别人画一幅画像,或是花费些时间发呆去欣赏表演,但是,在莫斯科我总是想寻找一个矛盾的名字——帕斯捷尔纳克。这位因为《日瓦戈医生》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在曾经的集权年代,即使受到了各方的高压,仍然不愿意离开自己的祖国。我曾经不解,而当我真正踏上这片土地,看到冬天的白桦林,看到白雪皑皑的广阔平原和它们所包裹着的宁静村庄,我才明白诗人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这片土地给予他的养分。

而走在莫斯科的街头,尤其是包罗万象的特维尔大街上,精美橱窗中摆放着奢华珠宝,宽阔的街道上老式电车与机车少年并行,高雅的餐厅与咖啡厅里充斥着优美的旋律,笔挺的西装摆满了小店的衣橱,打扮浮夸的男女青年猫在墙边吞云吐雾,不甘寂寞的艺人则在地下通道低声吟唱。大街的另一头连接着普希金广场,临近新年之时,诗人的雕像身前也会摆放一棵巨大圣诞树,树上同样挂满了彩灯和五颜六色的装饰品,大小不一的卡通造型模型挤满了诗人身后的广场,吸引着大批莫斯科小朋友的眼球,即使下着淅淅沥沥的冬雨,也丝毫不减当地人迎接节日的热情,顺着诗人雕像正面方向一直像西南方向,这里的夜景使人印象格外深刻,著名的普希金咖啡馆里坐着莫斯科的高雅人士,街心花园经过精心布置变成了艺术广场,一条五彩缤纷的灯饰隧道里挤满了喜爱拍照的年轻姑娘。所有时代变迁的磨难似乎都已经烟消云散,在充满节日气氛的莫斯科街头,想到这些,我不自觉地融入当地欢乐的年轻人群之中,带着刚喝过伏特加的醉意,加快了行走的脚步。

夜幕下的莫斯科街道

夜幕下的莫斯科街道

圣诞之际,孩子们会在书上系上写满自己愿望的明信片 ;阿尔巴特大街的街头艺人; 作为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的开创者与最典型代表,普希金的雕像已经成为莫斯科的著名景点

来到莫斯科一定要逛下当地的传统市场,这也是背包客们在物价高昂的俄罗斯首都采购纪念品的好去处;俄罗斯套娃总是能把一切都“套”进去; 共青团员站是莫斯科地铁站中最负盛名的一个; (右页图) 制作俄罗斯薄饼的俄罗斯小哥

市井的莫斯科

圣诞之际,孩子们会在书上系上写满自己愿望的明信片

“我真愿意,终生住在和死在巴黎……

假使世界上没有那个名字:莫斯科。”

很少有城市的地铁会像莫斯科这样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当权者大手一挥,一座座艺术殿堂以地铁站的形式构成了这座城市的地下宝库,可能在每个国家的主要城市都会有几个设计美观、别具一格的地铁站,但像莫斯科这样集中体现的却是绝无仅有,早期顺应军事需要,莫斯科的地铁站兼备防空洞功能,为防止突如其来的空袭,地铁站修建得非常深,以至于乘坐扶梯到达站内的时间足以在地铁上抵达下一站,但地铁站内呈现出的美学效果足以使人将那段漫长的“扶梯穿梭”抛之脑后。3号线的革命广场站尤为突出,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里那些肌肉发达的侧坐先知们仿佛来到莫斯科,化身为踌躇满志的游击队员、学生、运动员及广大无产阶级,以一个个青铜雕像的形式整齐分布在站台两侧,而边防军人雕像身下的军犬鼻子已经被过路的莫斯科市民摸得闪闪发光。除了革命广场站之外,还有其他几个著名地铁站代表着莫斯科地铁的艺术美学,如马赛克镶嵌画讲述俄乌两族人民友谊的5 号线基辅站,闪耀金光构成的5 号线共青团站,乌釉陶瓷制成战士雕像的5 号线塔干卡站,一个个穹顶结构仿佛置身教堂的2号线马雅可夫斯基站,以及阿尔巴特站、斯摩棱斯克站、陀思妥耶夫斯基站等等,都值得花上半天的时间挨个探索、细细品味。

制作俄罗斯薄饼的俄罗斯小哥

和所有大城市一样,普通莫斯科人的生活也是由地铁串联起来的。乘坐深蓝色3号线至Izmaylovskaya 站下车, 步行400 米就能够到达伊斯马伊洛沃市场,这个曾经欧洲最大的零售批发市场也依稀能够在刚刚踏入之时感受到当年俄国经济的繁荣景象,不过莫斯科的高物价也都充分体现在市场从大到小的货物上,木制货架整齐分布在道路两侧,每个货摊都有同样的大小,摊贩出售着设计独特的或典型俄罗斯风味的纪念品及生活用品,套娃、特色木制工艺品、亚麻制品、皮草、蒙古衣物等,虽然货物质量良莠不齐,但是在市场上淘宝却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我曾见到过用蹩脚中文和游客讨价还价的小贩,也见到过英语流利的卖主叫卖着自家宝贝,还曾见过手拿两沓50万卢布大肆购买琥珀和蜜蜡的东亚面孔。这些画面虽谈不上精彩,但也绝对不会乏善可陈,既然来到市场,就全身心投入到淘宝的过程,蒙古人卖的骆驼绒袜子结实暖和,中亚人出售的木制生活用品美观实用,想必这也是另一种收获吧。我也曾乘坐地铁穿越小半个莫斯科城,来到Dorogomilovsky市场,一睹当地农贸市场的风采,出乎意料的是既然身为农贸市场,司空见惯的脏乱差在这里却不见丝毫踪影,瓜果蔬菜区和生鲜区分门别类,中亚及高加索面孔为多数的菜农把蔬菜码得整整齐齐,五颜六色的新鲜水果也不时撩拨味蕾。在莫斯科生活的这些日子里,深有感触到果蔬的高昂价格,如果有力气,从这里买上一些带回去,自然是一种节省开支的好方法。

古姆百货公司在红场搭建的大型溜冰场

古姆百货公司在红场搭建的大型溜冰场

漫步在莫斯科一条条巷子内,恍若走进了一本又一本精彩绝伦的文学作品,那平静清澈的莫斯科河水仿佛浸染着忧郁深沉的民族性格,在这里静静地看着彼岸,一个又一个故事上演,历尽浮华,历久弥新。这座城市的性格有时就像将安娜·卡特琳娜压于身下的火车车轮;有时又像娜塔莉娅·冈查洛娃脚上的优雅舞鞋… ˇ莫斯科,愿你一切安好。

(来源:本文来自《孤独星球》杂志2016年2月刊,文 末梢和神经,摄 末梢和神经、Gettyimages。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号:lptrave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