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城市联合会微信
  • 关注城市联合会微博
  • APP
    客户端
  • 手机版

锦城文脉依旧 蜀都处处锦绣

发布时间:2024-06-25 10:16:56来源:光明日报

【导语】:千百年来,成都既传承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又孕育出独具魅力的文化。如今,四川省成都市这座拥有4500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已成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十大古都之一。古老悠久、持续繁荣的城市历史让天府之国的文化始终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当下,全市持续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不断深化城乡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千百年来,成都既传承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又孕育出独具魅力的文化。

  如今,四川省成都市这座拥有4500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已成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十大古都之一。古老悠久、持续繁荣的城市历史让天府之国的文化始终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当下,全市持续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不断深化城乡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脉赓续绵延

  自2023年开园以来,成都东华门遗址公园游人不绝。东华门遗址位于成都老城核心区域,曾是成都人熟识的成都体育中心。2013年,在成都体育中心场馆改造提升施工中,工作人员发现了历史文化遗存,成都随即展开了大规模考古工作。

  截至开园时,该遗址发掘面积约4.9万平方米,内有秦汉至明清历史文化遗存,包括陆游笔下“一过一销魂”的摩诃池、威严壮丽的蜀王府、清代乡试专用考场贡院……对东华门遗址的考古力证成都2300年城址不改、城名不变的城市格局,印证了成都城市发展的轨迹与脉络。

  遗址公园设“壮丽威仪”“水殿风来”“天府之中”三大展览单元,在保护、展示历史遗迹的基础上,配合多维度的展示系统,加上数字光影、沉浸式演出等文化展演,让游客体会到遗址与现代城市生活的连接。

  近年来,成都考古发掘出土珍贵文物20余万件,进行全国重要考古发现20余项。在考古能力提升的同时,考古研究工作深入展开。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担参与“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50余项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出版《成都考古发现》等重量级研究丛书3部、学术专著90余部。

  此外,成都还重点组建专家智库,系统推进成都历史文化遗存遗产的研究阐释与活化利用。“我们将深入挖掘成都作为全国十大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大力弘扬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等文化,加强古蜀文化遗址、历史文化街区等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留住天府的文脉和记忆。”成都市委宣传部文化传承处处长欧阳志诚说。

  文化IP层出不穷

  近年来,成都深度挖掘、充分利用城市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发出更多镌刻着成都印记的现象级IP。

  去年,由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新春系列节目《龙腾虎跃·中国年味》成都专辑于小年夜在CCTV-1首播,向世界呈现了成都高质量发展的万千气象。

  成都拍摄的《蜀·风流人物》历史名人纪录片,推出成都历史名人(文翁、杨升庵)剧本。不仅如此,成都还拍摄了《非遗珍宝在成都》系列微纪录片,系统化呈现成都非遗传统技艺的深厚文化内涵和现代美学价值,擦亮成都非遗专属IP品牌。其中,第一季《那么蜀锦》《蜀绣新意思》总播放量破千万。今年1月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短视频大会上,《蜀绣新意思》获得纪实类短片三等奖。

  成都各大博物馆也不断推出新花样:成都永陵博物馆创作推出的中国首部国乐观念剧《伎乐·24》在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金沙遗址博物馆创作的《细说青铜立人》获国际博协第25届大会博物馆影视短片银奖;杜甫草堂博物馆“沧浪系列”、金沙遗址博物馆“像素金沙系列”等文创产品分别在“全国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优秀成果”“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等活动中获重要奖项。据统计,“杜甫”“三国”“古蜀金沙”这三个IP相关文创产品达3000余种,产值达13亿元。

  当下,成都还在打造《非遗珍宝在成都》《说文物 话成都》等系列纪录片,聚焦特色非遗和代表性文物,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拍摄历史名人纪录片《蜀·风流人物》之杨慎、薛涛专辑,推动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策划打造“都江堰”主题剧目,力求呈现成都首部大型旅游演艺作品……

  文旅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

  夜幕降临,坐上画舫沿锦江顺流而下,兰桂坊、合江亭、九眼桥依次从眼前掠过。远处,东门码头人头攒动,慕名而来的游客排起长龙,想要解锁成都这座“不夜城”的极致浪漫夜景。

  “早就听说锦江是成都的母亲河,泛舟锦江之上可以望见成都千年的繁华,今天我们不仅欣赏了美景,还观看了戏曲表演、享受了蓉城美食,真是流连忘返!”从山东远道而来的游客严锦感慨道。

  锦绣蓉城不只是夜游锦江,还有众多文旅新场景掀起“热浪”:国潮大剧《花重锦官城》带领观众探秘蜀地起源、对话诸葛治蜀、重走玄奘取经路;以蜀地汉文化为背景的主题餐秀《蜀宴赋》带领顾客穿越历史长河,体验独一无二的古蜀宴饮;除夕当晚,由3000架无人机组成的天府“灯火大秀”,让市民游客以别样的方式迎新年……

  “我们持续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规划每年推出1到2个示范区、10个示范项目,100个‘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30条精品旅游线路,不断丰富消费供给。”成都市文广旅局副局长唐小峰介绍,今年,成都将借助城市重大活动,推出12场月令领办活动、上千场特色配套活动,营造“月月有主题”的美好生活和“周周有活动”的消费热度。

  丰富的文旅场景让城市气象更可观可感的同时,成都还建成了一批一流的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数据显示,成都现有音乐厅、剧场数量70余个,座位总数超5万个;会展场馆可展面积近60万平方米;博物馆186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17家,居全国第一;实体书店3678家,居全国第一。去年全市举办展览418个、社教活动1500场次,接待观众2760万人次,网络点击量超10亿次。

战略合作伙伴

邮箱登录|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版权说明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50424号-1

本单位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宋云锋律师、贺雯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