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09 15:53:22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导语】:“天漠”是一种重要的地理现象。它们脱离于其家族“沙漠"所生存之地,背井离乡来到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它们是谁?如何来到这里?你的家乡有它的身影吗?
“天漠”是一种重要的地理现象。它们脱离于其家族“沙漠"所生存之地,背井离乡来到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它们是谁?如何来到这里?你的家乡有它的身影吗?
提到天漠的形成和分布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天漠。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并非有沙,长得像沙漠的地貌都叫“天漠”。
沙漠王国中的“迷你家族”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最多的国家之一,比如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腾格里沙漠等,但这些沙漠多都具有一些特点:位于北方、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等区域,且整体的面积、规模比较巨大。“天漠”虽然颇具有“沙漠”的气势,拥有巨大高耸的沙丘,但它们总体面积较小,一般多出现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比如水光盈盈的江河、湖海边,小雨如酥、莺莺燕燕的江南城乡。也正是与周围环境对比,反差强烈,所以被人们冠上“天漠”、“飞来的沙漠”等称号。天漠景观之所以形成,主要的成因是“土地风沙化”,即在半湿润及湿润地带,具备沙质物质组成的地表。在植被遭到破坏、沙体裸露、和干季与风季在时间上同步的条件下,经风力作用,产生风沙活动,塑造出了沙丘起伏、类似沙漠化环境的地表景观。
虽然天漠和沙漠都被冠上了一个“漠”字,但“土地风沙化”和“沙漠化”是两个近而不同的概念。在分布地区、规模、地貌和成因上都有不同,实际上在科学研究中,天漠地理奇观的核心词不是“漠”,而是“风”和“沙”。根据其性质、大小、所处地理方位等条件不同,有的可以称为沙漠,有的只是沙丘,或者只是沙地和沙山、沙陇的混合。
中国各地奇特的“天漠”景观
了解完天漠的形成原因“土地风沙化”后,那你是否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少天漠景观?在每一个天漠景观中,风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沙又从何来呢?
新疆
巴里坤谷地天漠
帕米尔白沙山
天山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山系,如天山童姥、天山雪莲等都传说和它有关。就在它的身旁,衍生出了一道奇观:金灿灿的沙丘蜿蜒起伏,四周被青绿的草地包围,成为独立的孤岛。远处雪峰闪耀,近处湖光粼粼,这就是巴里坤谷地的一幅美妙画卷。虽然巴里坤谷底气候干燥,降水稀少,但因为冰川融水和山间泉水的原因,巴里坤湖依然流淌不息,四周山峦起伏,湿地绿茵,牛羊遍野。不过在这绿洲当中出现高大连绵的天漠和当地较强的风沙搬运能力,土地退化、沙化是有一定的联系,帕米尔白沙山横卧在白沙湖的西岸。它的长度与白沙湖几乎相等,在周围雪峰与崇山峻岭的簇拥下构造出了一道独特的山水高原景观。但白沙山为什么会出现,在气候并不干旱,难成沙漠的高原湖畔,目前有一种较为可信的说法是白沙山下的白沙湖底淤满了白沙,冬天湖水下降,湖底的白沙大面积出露水面,为白沙山准备了充足的沙源。盖孜大峡谷的存在,正好提供足够的风力,其西端风口对着白沙湖,同时盖孜大峡谷本身也堆积着松散的沉积物。日日夜夜,银白色的细沙随风飞扬,最终在湖畔塑造出了现有的沙山景观。
西藏
米林县的丹娘、加榜、缅村沙丘
朗县的弄嘎沙丘
西藏的很多河谷都分布着众多大大小小的天漠,而位于“西藏的江南”—藏东南,有名的水汽大通道—雅鲁藏布江河谷尤为典型,这里有气势磅礴的“丹娘沙丘”,被称为“飞来的金子”。在黄色的沙海面前,碧绿的雅江水变成蜿蜒的青罗带。轻束黄金罗衫,缅村沙丘犹如在蓝天下打开的巨扇。沙丘上方为茂密的云杉林,脚下是绿意的青稞地,错卡普沙丘上桃花缤纷,锦绣妍丽。除此之外,这里还有米林县加榜沙丘、朗县弄嘎沙丘等。而天漠之所以会在此落地生根,主要因为这里雨水虽充沛,但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季节差异极大,4-9月份降水量能占全年的八九成。暴雨冲刷,使地表沙土随雨水汇入河谷,当冬春干旱季节—10月到次年3月,河水水位下降时,因河漫滩和阶地上植被稀少,多沙的河床和漫滩便会直接暴露,恰好此阶段也是河谷风速较大时期,容易形成沙风。气流与江水的摩擦也往往能形成涡旋气流,可以扬起河滩沙集中堆放于一地。于是在江边很多强风口地段,河沙经年复一年的吹送搬运、堆积,形成大大小小的“天漠”。
河北
怀来天漠、昌黎黄金海岸天漠
河北怀来县军都山下的怀来天漠因邻北京,得到都市很多人的关注和青睐,这片壮观的“迷你沙漠”之所以形成,同样离不开“风”与“沙”的“双剑合璧”。怀来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的末端,在张北高原大马群山、太行山余脉,和北京军都山的三重挤压下,南北两端的群山呈现出“V”字形结构,一直是著名的大风口。
尤其是冬季,因狭管效应影响,风速加大,再加上天漠所在地原本土地多沙,永定河河底积累了大量泥沙。枯水时节河床裸露,风沙大军策马扬鞭,受到诸如棋盘山、军都山的强硬阻挡,被迫沉降积累与此,形成沙漠。
昌黎黄金海岸边的天漠被称为我国海岸带规模最大的沙丘群。有人用“潮汐日夜涨落,浪抛风卷造就海洋大漠”来总结形容此景观的形成过程,但发源于内蒙古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此入海的滦河也发挥着不小作用,在洋流的作用下,沙质被推至河口北端,并在潮汐、波浪水能、古今海平面变迁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黄金海岸上的沿岸沙堤。强大的陆风吹起海岸上的沙粒,在沿岸堤的阻碍下逐渐堆积,形成道道沙丘链。
江西
鄱阳湖天漠、赣江厚田沙漠
水既是天漠的建筑师,也是拆迁者。南方水乡的赣江和鄱阳湖是最能阐述水和天漠之间缘分的典型,鄱阳湖湖畔奇异沙山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地质变迁,古风成沙丘再次受到现代风力的吹扬,另一方面鄱阳湖的水位变化极大。洪水来时,水域茫茫一片;枯水时节,湖底“旷如平野”,再加上鄱阳湖三面环山,周边丘陵和山地地表径流强烈,在接纳其他河水汇入时也承纳了大量泥沙。枯水时节,湖内沙滩露出,湖口河谷呈瓶颈状,湖面摩擦系数小,加大了风速,狂风吹拂沙质,也就促成了湖边沙丘的发育。
赣江厚田沙漠被誉为“江南第一沙漠”,沙漠主体位于赣江西岸,紧邻鄱阳湖的大沙丘呈橄榄形。有些沙山侵入湖中,形成岸线,不过沙漠的典型地区之所以位于赣江和锦江交汇的大拐弯处,其成因和沙质阶地、沙质高河漫滩,在植被破坏以后受风力的吹扬有关。
福建
长乐海岸沙丘、海坛岛沙丘
崇武、深沪海岸沙丘
天漠之所以多出现在江河湖海身旁,一方面水的冲刷和运输能带来大量沙源,另一方面河谷、湖面等地理环境,又经常是起风和加快风速的天然温床。毗邻海岸的福建省,自然也不缺乏天漠景观的存在,比如长乐海岸沙丘、海坛岛沙丘,以及崇武、深沪海岸沙丘等,海坛岛是福建平潭县的主岛。其沙丘的形成原因,同样含有“风大”、“沙源”、“冲积”等关键词,形成了独特的美景和奇观。但从本质上说,这并非都是好事,因为它也意味着一种土地退化的现象。据文史记载,福建平潭在唐代还是“牧马之地”,到“清代雍正年间,尽为风沙所压废”。
海南
昌江热带沙漠
热带季风气候让海南岛的大部分地区变得湿热、多雨,形成人们关于海南的椰子、热带雨林印象。然而很少人知道,以棋子湾为代表的海南西部却恰是热带季风无法影响的“盲区”,从而形成了一条狭长的热带沙漠带。沙地金黄,规模不大。
沙漠中生长着半人多高的仙人掌、野菠萝,其间夹杂矮松、灌木丛等抗盐碱、耐干旱植物,与流动、半流动、固定沙丘相伴。举目望去,整个景色带别有特色,妙趣无穷。要揭开海南的热带沙漠之谜,气候差异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关键点,因受季风强弱、海拔高度等因素影响,海南岛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呈现出“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而海南岛的气温却是“西高东低”特点,局部气候相对干旱,再加上海南西部地质结构特殊,埋藏有古风成沙,原生植被和土层一旦被破坏,沙层就会被风吹起,再次堆积。而且昌化江河床含沙量大,常年向河口地区输沙,丰富的地表沙源,相对干旱的气候,还有因历史原因人为方面的开发,这都促使了海南西部热带沙漠和草原景观的形成。
在被这些奇妙景观震撼的同时,其实也应该有一层担忧:归根到底它也是自然生态的警钟,沙化一旦形成气候,连绵沙丘出现,即使是在湿润气候的条件下,天漠也将成为植物、生命的禁地。我们期待在大自然神奇之手的作用下,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下,生态条件的改善下,这些飞来的“迷你沙漠”能不知不觉地披上绿装,隐于原野。
参考文献:
1.《中国“天漠”家族 飞来的“迷你沙漠”》中国国家地理 2012年09期.
2.《探寻海南的沙漠和草原》中国国家地理 2013年02期.
3.徐纯. 帕米尔白沙山探源[J]. 新疆人文地理, 2015, (7):48-53.
4.徐利强.新疆巴里坤鸣沙山风成沉积物粒度特征[J].中国沙漠,2017,37(05):836-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