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10 16:43:13
【导语】: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文化旅游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冬”考验,联合会作为国际旅游组织,愿与中国旅游行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编者按:3月7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联合主办文旅公益在线论坛,主题为“疫去春来,扬帆启航”。来自不同领域的行业专家齐聚线上,共同探讨疫后文旅未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在论坛中发表了主题为 “新冠疫情与世界旅游”的演讲。
以下内容根据魏小安演讲实录整理(相关数据更新至3月11日):
2月28日,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ITB)主办方宣布,原计划于今年3月4日开幕的展会,基于对新冠疫情的担心予以取消。ITB是1966年开创的专业旅游展会,被称为世界旅游业的奥林匹克,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家参展商,113500名专业买家,16万观众参加。这是ITB开创54年以来史上第一次取消,可见此次疫情之严重。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TCF)本将第五次作为ITB展会会议独家共同举办商于今年展会期间举办两场论坛,也因ITB的取消未能举行。所以,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标志着世界旅游应对不确定性的转折。
一、病毒无国界,人类共同体
涉及到新冠疫情的N个阶段。首先是中国疫情,中国发现新冠病毒暴发已经三个多月,中央及时决策,集中全国力量,经过全民努力,现在曙光在前。截至3月11日24时,全国累计确诊80793例,累计治愈62793例,累计死亡3169例。湖北以外,基本上已经风平浪静。武汉以外,湖北也完全控制。现在疫情尚未过去,仍然需要严格防控。同时,复工复产已经全面启动,经济复苏迫在眉睫,诺大一个经济体,停工一天就是何等损失,不仅是经济总量的损失,更是在世界产业链方面的损失。实际上,在这三个多月里面,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中国做法,这就是国家意志、国力动员,全国各地和军队的344支医疗队,42332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湖北,无数的物资聚集湖北。同时也形成了中国经验,就是全民一心,探索校正。这是中国的特有情况,逢到灾难,必是一心,国歌永远适用,永远激励人心。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好多事情都需要探索,不合适的事情进行校正。总体而言符合国情,也符合下一步发展的需要。
第二个阶段就是世界蔓延,截至北京时间3月11日12时,中国以外,全球11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37449例,累计死亡1136例;意大利、韩国和伊朗三国的疫情较为严重。其中,意大利累计确诊10283例,死亡631例;伊朗累计确诊8042例,死亡291例;韩国累计确诊7755例,死亡61例。世界卫生组织几次三番提醒,世界各国要抓住窗口期,现在评估,风险非常之高。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从另外一个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佐证,谁都躲不开。但是,各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公共卫生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不同,治理体系不同,不可能采取同一模式。同时,对于新冠病毒的认识并不充分,病毒也在变化之中,意味着疫情的不确定性加强。
现在,输入型病例增加,中国的输入型病例已经有85例,防输出和防输入并重。在全球化背景之下,中国人遍布世界,如何在地防控?如果说中国疫情是第一个阶段,世界蔓延是第二个阶段,交织影响就是第三个阶段,乃至第N个阶段,但是,世界各国面对疫情的态度仍有不同,做法也大相径庭,现在交织在一起,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会。
从旅游影响来看,按照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的专家研究结果,2019年全球旅游总人次123亿人次,收入5.8万亿美元,即使自然增长,2020年的增速均可以达到4%。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国家国内游客60.1亿人次,同比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5.7万亿,同比增长11.7%;入境游客1.45亿人次,其中外国人3188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313亿美元;出境1.6亿人次,同比增长4.5%。和中国在全球经济体中第二位相适应,中国旅游业在全球旅游体中也是第二的位置。从需求侧来看,已经举足轻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旅游强国的地位也已经形成,大体上国内旅游居世界第一,出境旅游居世界第二,入境旅游居世界第四。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中国旅游业停摆,一季度旅游收入微乎其微,旅游企业的刚性支出持续,而旅游消费则全面抑制,一年春节的高峰只能成为低谷。同样,中国的旅游低谷传递到世界,东南亚作为全中国人的主要度假地,全面熄火,日本和韩国也寥寥无几,欧洲是中国人的重要目的地,迅速下滑,南美等新兴目的地未起即衰。这不仅是客源数量的影响,也涉及到一系列行业的兴衰,航空、餐饮、购物等等,都在风雨飘摇之中。另一方面是疫情的世界蔓延,使旅游影响形成多面、多元、多样的影响。即使中国疫情过去,中国人敢出国吗?在世界疫情蔓延的格局之下,尤其是不确定性的格局之下,谁能出去,谁敢出去。由此来看,疫情对世界旅游影响将是全面的长期的。预计,2020年世界旅游出现下降将是大概率事件,区域性的波动更是屡见不鲜。其中,东亚和东南亚必然是重灾区,如果伊朗的疫情扩散到中东,进一步扩散到非洲,则成为灭顶之灾。世界旅游将伴随着世界疫情的变化而变化,现在还看不出前景,能够看到的只是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强。经济可以靠物流支撑,旅游只能靠人流支撑。神游不能代替身游,人口不能流动,旅游从何谈起?人口流动的特点和规律,在疫情之下,都是新问题。
二、认识要深化,探寻新规律
这里之所以谈到认识问题,谈到规律问题,不是一个学术问题,实际上涉及到我们对局势的判断,也涉及到对企业决策的判断。
第一个认识,风险常态化。中国旅游发展40年以来,分析下来,已经经历了十次冲击,其中四次是国际性的因素影响,四次是国内因素的影响,两次是综合性的影响。从世界范围来看,也可以说冲击常常有,危机时时产生,形成常态。一是恐怖主义的影响始终存在,911达到顶峰,埃及的恐怖主义者一度专门袭击国际旅游者,所以引起埃及政府的重视,每一个国际旅游团队的车上都要配上武装警察。二是自然灾害普遍发生,日本的地震和海啸,澳大利亚的山火等等愈演愈烈。三是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2008年都是金融海啸,都严重影响世界旅游的发展。
另一方面是企业运营的冲击,交通事故、运营变化、金融跌荡、恐怖主义等等。中国人的足迹走遍世界,世界各地的影响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学会危机管理,建立危机应对机制,研究危机对策,尤其是要研究在危机之下的转机。现在来看,一是强化保险,设立新险种,传统的保险不能放松,但目前看来需要设立新的险种。这会增加企业成本,但是也会减少我们的风险。当代社会,避险靠保险,已经是常识。二是整合资源,建立全国性的急救体系和长期疫情防控体系,借助欧洲急救和亚洲急救的机制,建立中国急救体系,而且中国急救体系要和其他急救体系合作,凡是国人出境足迹所到达的地方,都应该有我们的急救体系。三是警钟长鸣,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设立各种日常风险对策和机制。最近看到一件事情就很好,原来我们撤侨都是国家拿钱,来保撤侨,在战争情况下,这是国家必须的行为。最近从伊朗专门有一架飞机,把中国人撤到兰州,但这是商业化行为,需要自己拿钱。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常态化机制,只不过这种常态化机制,在中国的动员体制之下,相应来说比较容易,在世界上就很难了。
第二个认识,就是要素的变化。我们原来讲旅游要素,就是行游住食购娱,这是按照旅游者的行为过程,确定的要素。后来,又创造了一个说法,十二要素。实际上,要素要分类,分类才能看明白,也才能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第一类是运营要素,就是传统的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重点在企业,现在全世界普遍,形成了运营的均质化。所以,出国坐飞机、坐汽车,包括一些世界的连锁酒店,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均质化的概念。但是,在景区景点,在购物,在餐饮方面,是特色化的概念,水平也参差不齐。第二类是环境要素,涉及到旅行安全、财务安全、身心健康、绿色环保、社会友好、公共服务等等,也是六要素。这些要素重点在政府,是公共产品,或者说多数是公共产品。第三类是发展要素,涉及投资、管理、人才、信息、土地、市场,还是六要素。涵盖各类企业,推进其他要素的完善。以上三类十八种要素,在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权重在变化,结构也在变化。发展初期,运营要素第一。现在来看,环境要素越来越突出,也意味着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环境要素上升到第一位,也是长远竞争的根本。而发展要素则贯穿旅游全过程,涉及旅游全方位。由此,可以创造旅游领域新的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
第三个认识,是关于敏感性和脆弱性的问题。这是个老话题,在官方立场上,脆弱性不宜谈,原因很简单,一个脆弱的产业值得支持吗?值得发展吗?所以,在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旅游组织就出面,说旅游是敏感的产业,不是脆弱的产业。但是,只要灾害来临,低谷重现,脆弱论都自然出来了。最近张辉教授做出区分,旅游需求是敏感的,旅游产业是脆弱的,这个区分有点意思。这不是学术概念,也不是说法的争论,是对行业规律性的认识。我的看法,脆弱和敏感的另外一方面是韧性和弹性,韧性强,弹性大,也是一种解释。所谓韧性强,主要是出于需求侧,中国2019年GDP总量已经达到99万亿,将近百万亿,人均已经超过1万美元。在这样的阶段,旅游需求就是刚性需求,刚性需求在疫情的短期压制之下,显现不出来,但是,这种需求的韧性是极强的。同样,从供给侧来看,就是旅游行业的弹性很强。也是这样,短期内被压制了,但是只要时机到了,反弹也会很强。所以,与其纠结于脆弱性还是敏感性,不如更多研究一下韧性和弹性。
三、等待时机,触底反弹
现在从全国来看,我们已经触底,开始反弹。但是从旅游来看,要看世界的疫情触底,才能说反弹。
第一,从世界范围来看,现在民众开始恐惧,希望不要恐慌。中国在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恐惧感,但是从总体来看,社会没有发生恐慌。大把的抢购现象没有发生,大把的流窜现象也没有发生。这就说明大家对这个事情还是有信心的。另一方面,中国现在已经经历了对新冠疫情的恐惧过程,曙光在前,所以我们现在在讨论新冠疫情之后的振兴。世界旅游还没到这一步,但是各个国际旅游组织已经开始发声,比如世界旅游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就联合发布了一个公告,主旨是防范和鼓励,这也说明大家在这个事情的看法上,相应来说比较一致。
第二,旅游已经开始伤元气,这是客观存在,我们否认不了,也没有必要否认。从需求角度来看,国家财富和个人财富都会倾斜于防控疫情,有点钱第一件事就是防控疫情,保生存是第一位的,生存之后才谈得上生活,所以必然减少旅游的长远需求,尤其是一些中高端的旅游长远需求,很多中产实际上也伤了元气。从供给角度来看,员工下岗和企业破产,将随着疫情时间的延长而加剧,最近海航被接管,百程旅游网破产清算,实际上也都是标志性的事件。但是,再往下持续,恐怕会有更多的企业撑不下来,也有更多的员工会下岗,这不光是旅游自身,实际上也代表着需求的变化。
第三,疫情之后的反弹,应该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先周边后远途,先省内后跨省,先东部后西部,先国内后国际,先商务后旅游,先散客后团队,大体上是这一个过程,这个六先六后,实际上是在2003年非典之后呈现出来的现象,所以爆炸性的增长可能只是短期,更多的是一厢情愿。
第四,从企业来说,一安全,二健康,三质量,四创新,这是新的四要素,是基础。当然,这些都需要成本,所以我从来不认同优质低价,因为优质低价违背了规律。所以短期维持可以,但是长期讲优质低价,显然是违背规律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就需要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仔细研究,而且,有些东西不是一个短期问题,从长期来看也是如此。
第五,世界范围的疫情变化。疫情的全球化,遏制了世界的一体化,有关国家都会采取相对的封锁政策,国家内部也会采取各自的封锁政策。体育赛事停顿,国际会议改期,除了商务旅行,其他都在停滞。封锁谈何旅游?至少在上半年,看不出世界旅游的希望。
第六,世界经济的变化。说到底,旅游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这几天,美国股市下降,世界油价暴跌,都是先兆。世界范围内,为了应对疫情,同样会产生国家财富减少,民众财富减少,国民经济运转刹车,财富增加减少的现象。积累到一定程度,则是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这是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一旦来临,也是世界旅游的危机。
创造安全的环境,推出健康的旅游,提高旅游的品质,形成一系列的创新产品,都需要下工夫。我现在最担心的也是这种常规性的,就是通过恶性的削价竞争,或者是非削价竞争手段,来维持市场短期的占有率,这会形成一种合成谬误,所谓合成谬误,就是每一个企业都按照自己的利益在追求,但是合在一起对整个行业就是一种破坏。当然,这种合成谬误基本上是很难避免的,所以,这个时候就格外需要行业协会组织来发挥作用。现在来看,即使中国的疫情解除,我们也只能在国内旅游方面发力,旅游业将会形成目的地和企业共同发力的格局,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将会在一个时期内停滞。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政府都是控制疫情第一,因此需要各个国际旅游组织来发挥作用。中国现在在国际上应该说已经有了足够的话语权,下一步,需要规则的制定权,需要价格的维护权,需要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权,这些事情都需要国际组织一步一步往前推进,这种推进很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格局。在这个艰难过程中,世界格局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也会产生一些新的发展。按照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的研究报告,一是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旅游经济体中的地位更加凸现,目前新兴经济体入境旅游人次占比接近一半,收入占比接近四成。所以,下一步,尤其是随着这次新冠疫情的发展,这个比重还会进一步的上升,中国在里边的地位也会逐渐的凸现。二是全球旅游经济高度集中于T20国家,所谓T20国家就是20个头部国家,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低速稳增型,二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减速缓增型,三是以德国、日本、英国、意大利、巴西为代表的正负增长交替型,四是以法国、墨西哥、澳大利亚、西班牙、加拿大、韩国、土耳其、俄罗斯为代表的收入波动型,这样的格局是世界旅游未来新格局。三是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之中,旅游投资的时代拐点也已经到来,以托马斯库克集团为代表,巨头破产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科技驱动带来旅游投资的积极布局,科技和旅游的融合创造了许多新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的企业成立孵化器、加速器、投资基金等等,外行业的投资越来越多,专业性的投资也逐步在看好旅游发展,多领域的巨头开始聚焦主业,包括亚太地区城市吸引了最多的旅游投资。2018年中国城市的旅游投资总额最高,达到了939亿美元,其次是美国,达到440亿美元。所以,疫情的影响,我们现在看是短期的,实际上有可能是中期的,但不可能是长期的,如果是长期的,世界经济都要崩溃了,那就不光是旅游问题。所以从发展来说,我们还是看好,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之中,旅游能够谋求到越来越好的发展前景。
最后就是眼前,眼前就是等待时机,触底反弹。很自然,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所以生存第一,再说温饱。现在来看,全世界旅游业都面临着生存的问题,这个生存问题也只能是各个国家各有各的对策。ITB都停了,所以今年一系列的大活动,恐怕都会下降,现在大家最关注的就是日本的奥运会能不能如期举办,现在奥委会的态度是,如果五月份疫情还看不到希望,就取消,这是一个大的可能更重要的标志性的事件。这样的话,会展旅游和商务旅游的活动,都会大幅度压缩。至于说团队型的观光旅游,在这种情况之下,没有多少人还有这种胆量。本来邮轮是一个蒸蒸日上的产品,尤其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新颖的产品,世界各个邮轮公司都看好中国市场,但是最近钻石公主号事件,使大家在这方面的热情又下降了。所以,情况在不断变化,我们也只能跟踪这些情况变化。
这样的话,对于中国的旅游企业和我们的员工来说,决定性的就是这个月,如果说三月份熬过来了,到四月上旬的时候春暖花开,会迎来一波小高潮,让我们可以喘过一口气。到五月份,从新冠疫情暴发,大体上过了五个月的时间,如果那时除了湖北和武汉,中国能够解禁,大家能够把口罩摘下来,可以看到大部分医护人员撤出一线,脱了防护服,这个时候就可以比较放开地休闲一把,至少可以上街吃顿饭了,可以在城市里边休闲了,可以到乡村去休闲了,可以让我们能够活下来。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也就意味着到了下半年,国内旅游大体上可以恢复常态,但是从全年说下来,不可能达到去年的水平,这是毫无疑问的,可是至少能活下来了。
在这个过程之中,也会有很多企业破产,即使没有新冠疫情,就没有破产吗?在正常的经济状态下,企业破产也是一种常态,只不过新冠疫情加剧了这个过程。另外一方面,也有可能产生行业的结构优化。只要我们个人有能力,就不用担心没饭吃,只要我们企业有实力,就不用担心在竞争中找不着自己的位置。所以,这些事不能急,急了半天有用吗?与其急,不如缓下来,踏踏实实研究企业怎么发展,怎么创新,怎么在新的格局之下来对应新的需求,谋求新的发展。
祝愿抗击疫情成功,祝愿世界身心安康,祝愿旅游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