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简介
太原,别称为并州,古称晋阳,同时也称“龙城”。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濒临汾河,三面环山,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是山西省的省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原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军事,文化重镇,也是世界闻名的晋商都会,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
历史文化
太原,是我国北方的文明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十万年之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公元前541年,太原地区始入于晋国版图。晋国六百年伟业,奠定了山西历史文化的基石。在如今的山西博物院晋国霸业陈列中,仍可窥探其辉煌历史一二。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赵国定都于此称晋阳,太原晋阳之称由此而来。汉代并州刺吏部设治晋阳,故今太原又被叫做并州。太原被称为龙城,源于历史上诸多王孙贵族都出自太原或成为帝王之前在太原为官,这其中就包括了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以及著名的女皇帝武则天。后宋太宗赵光义忌惮太原龙城美誉,下令火烧晋阳城。不管宋太宗有没有烧毁唐王朝的根基,但是今天在太原探一探龙城之魂晋祠,亦是一件不能错过的事。
自然环境
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于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全市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海拔最高点为2,670米,最低点为760米,平均海拔约8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
气候变化
太原市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456毫米,年平均气温9.5℃,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 6.8℃;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3.5℃。全年日照时数2808小时。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部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腹地。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
旅游服务电话
太原市旅游局地址:太原市杏花岭区新建北路69号市政府3号楼1层
电话:0351-4222922;0351-4222935
太原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120南站地址:小店区建设南路190号
电话:120;0351-7041706
太原旅游执法监察队地址:迎泽区新建路59号省农机招待所
电话:0351-5679101;0351-4070551
注意事项
太原春季日照强烈,风很大,且由于当地产煤丰富,所以风中常带有黑沙。春夏时节到这里旅游,太阳镜、帽子是必不可少的。戴隐形眼镜的朋友更要特别当心。
节庆(重要/历史/民间)
太原国际民间艺术节
时间:每年9月
太原国际民间艺术节创立于1991年,此后每年9月都会举办一次。艺术节期间来自全国各地及俄罗斯、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民间艺术团体汇聚在太原古城,为大家呈现精彩的艺术表演,外国民间舞蹈等;还会举办美术、绘画、剪纸、雕塑、曲艺、杂技、魔术、服饰等文化展览。同时还有"山西国际锣鼓节"及"山西对外友好交流周"活动。
晋祠庙会
时间:农历七月初二
晋祠庙会古称"赛神会",为祭祀圣母邑姜诞辰而设。庙会期间会表演几出晋剧,举行背棍、铁棍、龙灯、旱船等传统民间社火活动。方圆数百里的百姓,聚集到这里,烧香拜佛、求神祈雨,以求丰收、安乐的年景。届时,还会有集市贸易活动,可以见到各种民间传统风味小吃、工艺、玩具、杂耍等,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