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4 11:54:53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导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希望通过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含中小企业和大型民企)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企业需求,提出相关建议,并确立国际组织设计合作项目的基线。
自新冠肺炎(也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国爆发以来,中国政府为控制疫情传播采取了强有力的隔离防控措施,并卓有成效。中国企业在疫情防控中面临巨大挑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限,短期运营面临风险。
目前,病毒在全球更广范围爆发,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新冠肺炎为“全球大流行”。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供应链受到干扰、消费和投资需求萎缩、经济活动大幅减弱、市场信心受损等问题,对相关经济体抗压韧性、治理水平以及国际合作成效的考验更加严峻。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希望通过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含中小企业和大型民企)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企业需求,提出相关建议,并确立国际组织设计合作项目的基线。
4月8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发起,责扬天下管理顾问、微众银行揽月智能资管团队支持完成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企业影响评估报告》正式对外发布。
这份报告尽可能基于实时证据,包括对13位企业代表和专家的深入访谈,以及对10家组织发布的关于疫情影响的调研报告和研究文献的系统分析。
● 疫情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面临现金流趋紧、市场供求下滑、供应链中断等压力,多数企业预计上半年营收将明显下降。
我们采访了几家以线下业务为主的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主营线下公关传播的睿智思扬几乎停止了所有线下业务,原定线下活动至少要推迟到5月之后执行。新杰服装表示,公司原本满负荷运营,还外包了7-8家工厂,目前已取消外包,转到自有工厂生产,但仍面临材料供应紧缺和市场萎缩的困难,营收同比下降了50%以上。
宏观数据和现有调研数据支撑了上述观点。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2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同比分别下降13.4%、24.5%和20.5%。下图是六个组织近期开展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市场需求放缓、供应链中断、员工工资等成本支出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压力。
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企业生产问题得以一定程度解决,而市场需求放缓导致的市场销售问题则可能更加突出。
锐减的市场需求和持续的运营成本支出导致企业不能保证充足现金流。多个相关调研报告显示,约有1/3的企业现金流支撑不了1个月,维持期限在6个月以上的企业不到10%,而中小企业整体预期低于大中型企业。综合以上因素,多数企业预计今年上半年营收将明显下降,最高1/3的企业预期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腰斩。
传统行业受到巨大冲击,数字经济获得加速发展。
第二产业在疫情中受到的冲击可以通过用电量和市场销售情况反映。1-2月,全国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下滑12%,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
以线下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其中餐饮业与旅游业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美团研究院调研显示,72.5%的餐饮连锁店损失惨重,九成餐饮商户面临资金短缺。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显示,我国今年一季度旅游收入将同比下降超60%,全年预计减少国内外旅游收入共计1.23万亿元。
与此同时,线上行业(数字媒体、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释放新潜力。在线教育行业的洋葱学院表示,疫情对公司业务的影响主要是正面带动,包括流量增长、在线教育渗透率提高、创造更多商业机会等。未来行业竞争加剧,也将使行业加快优胜劣汰的进程。微众银行揽月智能资管团队制作的线上应用与行业的舆情指数显示,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游戏行业舆情指数分别增长了537%、169%和124%。
● 企业如何应对这些影响
企业采取灵活复工、升级产品服务、压缩开支等方式努力应对影响。
现有调研显示,超半数企业通过远程办公、分批复工等方式快速恢复生产。微众银行揽月智能资管团队编制的中国经济恢复指数(CERI)显示,截至3月13日经济恢复程度接近77%。
面对疫情对线下市场冲击,部分企业采取了快速变更营销策略,拓展线上销售渠道;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善生产方式,升级产品服务;针对疫情市场需要转产防疫物资等积极应对方式。受访专家表示,疫情虽给企业带来巨大挑战,但也一定程度加速了企业转型升级,促进部分行业兼并收购、淘汰落后生产方式、优化结构等进程。
然而,中小企业转型仍面临诸多挑战。调研发现,为渡过难关,中小企业商业策略多随短期市场需求导向而定,受环境制约,中长期发展缺乏思考。另外,与规模以上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影响上下游决策的能力有限,进一步导致其转型升级困难。
“疫情推进了企业向线上转型的步伐,企业需要重构营销思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在突发事件中生存下来。”——安踏集团副总裁 李玲
● 企业得到了哪些支持
企业普遍认为减免经营成本、促进复工复产的政策,以及旅游业等重灾行业专项扶持政策效果显著。
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政府迅速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企业应对冲击,仅中央政府机构发布的相关政策达将近200项,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企业普遍认为社保减免等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政策以及促进复工复产、优化服务政策效果显著。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出台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减征政策合计最大可为企业减负6500亿元以上。
另外,面向重灾行业的专项支持政策帮扶效果显著。以旅游业为例,退还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的相关政策,将总计80亿元的保证金退还给了旅行社,对缓解旅行社现金流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 企业对未来有信心吗
企业对行业和中国经济发展信心指数较高,全球经济发展前景因疫情扩散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目前中国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良好,中国企业、行业普遍对中长期发展比较有信心。然而,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引发全球经济衰退风险,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 疫情会影响企业参与SDGs吗
在当下这个特殊的时刻,UNDP尤其关注疫情对企业参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影响。新冠疫情对企业参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哪些正、负面的影响?疫情过后,全球是否能进入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
短期内,疫情可能抑制企业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积极性和资源投入。受疫情冲击,企业短期内可能会以经济恢复和自身业务发展作为主要目标,忽视环境和社会方面的议题,阻碍其参与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比如,不少企业会选择通过裁员、增加劳动强度、下调薪水等方式压缩人力成本。这一趋势若不能在中期得到扭转,将会影响“消除贫困”(SDG#1),“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SDG#8)、“减少不平等”(SDG#10)等目标的推进。
中长期,疫情则可能促使企业更关注可持续发展,加快商业界贡献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步伐。疫情爆发迫使企业重新审视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提升对伙伴关系的重视程度,刺激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并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资本市场对可持续投资的关注。例如,疫情期间,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对社投盟和博时联合发行的可持续发展100ETF基金表现出强烈的认购意愿。
● 各界能为企业提供什么支持
降低疫情对企业的影响,逐步实现经济恢复,需要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商业伙伴、金融机构、企业等通力协作。
面向未来,企业及各方的信心对经济复苏至关重要。专家认为疫情将推动加快中国改革开放,要求政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企业加大变革与创新步伐;全球应团结一心,建立更强有力的多边协作机制,推动全球化进程,共同开展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全球产业链协作等方面的工作。
根据对疫情影响的分析,参考从调研和访谈中获取的信息,报告提出以下建议:
由于疫情发展迅速,本报告只能反映当下时间窗口内受访企业、行业专家的观点,以及相关宏观分析数据; 这可能导致报告公布时,全球疫情发展势态已经与报告相关内容有所差异。
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疫情评估研究成果,共同为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