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14 16:09:30来源:中国旅游报
【导语】:“天下最美的草原,是我故乡的贡戈尔草原,天下最美的湖畔,是我故乡的达里湖边,天下最纯的泉水,来自故乡的热水神泉……”一首《天下最美》将赤峰的天然资源、历史文化诠释得淋漓尽致。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凭借着内蒙古底色、草原风情,以及独特的资源和区位,赤峰正在着力建设全国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高地。
“天下最美的草原,是我故乡的贡戈尔草原,天下最美的湖畔,是我故乡的达里湖边,天下最纯的泉水,来自故乡的热水神泉……”一首《天下最美》将赤峰的天然资源、历史文化诠释得淋漓尽致。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凭借着内蒙古底色、草原风情,以及独特的资源和区位,赤峰正在着力建设全国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高地。
提高文化资源的商品转化率
赤峰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最早的中华龙图腾——玉龙就出土于赤峰,被誉为“天下第一龙”,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赤峰因此被称为中华龙的故乡。而距今6800多年的陶凤杯出土于龙的故乡,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凤”,更使赤峰成为名副其实的龙凤之乡。赤峰还有距今8200多年的兴隆洼文化的中华始祖聚落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
“随着客源群体素质的逐步提升,品读旅游地的文化底蕴已经成为大众旅游的重要需求。”赤峰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闫辉说,近年来,赤峰市全面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精心培育、打造了一批特色文化旅游景区、产品、产业、活动和品牌,使赤峰积淀深厚的文化遗产与奇山异水的自然遗产相得益彰。
2017年,赤峰市举办各类旅游节事(赛事)120多场,做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精彩”,成功举办了为期3个月、历时100多天的红山文化旅游节,以及中国·赤峰国际自驾旅游节、克什克腾草原音乐节、赤峰市首届休闲体育大会、赤峰市首届乡村旅游节等活动,《诺恩吉亚》《契丹王朝》等大型文化实景演艺,为游客打造了宏大的视听盛宴。通过用旅游展示、发展文化,提高文化资源的商品转化率,赤峰将文化气息渗透于旅游各环节、各链条,增强了文化旅游的生命力、吸引力。
围绕核心资源打造旅游王牌
去年7月,赤峰市在旅游招商大会上推出了包括草原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契丹辽文化旅游等项目在内的千亿项目包,当场签约协议57个,其中签订投资协议25个,投资总额170.5亿元,签订框架协议投资总额835.08亿元。
“必须集中优势力量,从供给侧发力,突出抓好景区景点、旅游通道、配套服务、宣传营销等重点工作,为全市旅游业跨越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赤峰市市长孟宪东在全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暨旅游重点项目现场推进会上表示,旅游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有王牌景区和核心景点作为支撑。当前,各地都在推广全域旅游,全域旅游更需要王牌景区和核心景点的带动,正所谓“点上有所突破,面上才能开花”。
据介绍,按照突出地域性、强调特色化的原则,赤峰市将围绕克旗、左旗、翁旗、喀旗宁城、中心城区和敖汉旗六大核心资源,打造草原风光观光游、契丹辽文化体验游、大漠风光极限运动游、休闲度假游、近郊乡村游、史前文化研学游六张旅游王牌,以此来创造国内外游客游赤峰“非来不可”的理由。
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发展
2019年年底,赤峰至京沈高铁喀左站客运专线项目将建成通车。高铁开通后,赤峰距辽沈、京津冀两大客源地行程时间均在2小时范围内。
“从自身条件禀赋看,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与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再加上毗邻京津、辽沈的特殊区位,构成了赤峰市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孟宪东说,“京津冀蒙四地正在推动旅游战略合作,携手共建环京津冀千里草原旅游大道。这些对于赤峰来说,都是十分难得的政策机遇。”
按照做足夏季、做精春秋季、做响冬季,实现全季旅游的目标,赤峰市连续开展了“赤峰旅游春来早”“赤峰旅游秋韵浓”“赤峰旅游冬日暖”的主题活动,国际蒸汽机摄影节、达里湖冬捕节、美林谷冰雪节成为赤峰冬季旅游的品牌活动。
去年年初,赤峰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出台《促进全市旅游业跨越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打造中国草原自驾游胜地、建设中国旅游强市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制定了集中建设、完善提升、铸造国际化品牌的“三步走”旅游发展战略,力争到2020年实现旅游人次超过2000万、收入超过500亿元的目标。
为了实现旅游业跨越发展的目标,赤峰市委市政府从2017起,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旅游业发展两年攻坚行动计划,通过加大硬件建设投入力度,强壮赤峰旅游快速崛起的筋骨,通过提升软件建设水平,激活赤峰旅游的精气神,推动赤峰市旅游业全面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