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全,内外兼修!一次温县之旅,一生受益无穷!

发布时间:2018-04-28 14:17:38来源:焦作市旅游委

【导语】:作为太极拳发源地,如何让温县太极拳师以全新的思维视野、较高的文化理论素养及深厚的武术修养向全世界传播太极拳文化,传递太极拳文化的精神、智慧、气度、神韵?近年来,温县通过搭建平台、严格管理,提升素质,培育全才,并多举措激发拳师队伍活力,让一大批精拳技、明拳理、修武德、有活力的优秀中青年拳师脱颖而出,成为太极拳文化的优秀代言人。

《焦作日报》今日3版

温 县

找准支点推进素质工程

文武兼修弘扬世界太极

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

核心提示

太极拳作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直系血统,以其独特的气质与文化魅力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同,尤其得到越来越多的武术爱好者、中国文化研究者及健身养生人群的痴迷与追随。

作为太极拳发源地,如何让温县太极拳师以全新的思维视野、较高的文化理论素养及深厚的武术修养向全世界传播太极拳文化,传递太极拳文化的精神、智慧、气度、神韵?近年来,温县通过搭建平台、严格管理,提升素质,培育全才,并多举措激发拳师队伍活力,让一大批精拳技、明拳理、修武德、有活力的优秀中青年拳师脱颖而出,成为太极拳文化的优秀代言人,积极投身太极拳产业发展的大潮。

中国太极拳职业教育中心成立

中国陈家沟太极拳家乡赛总决赛

大师公开课

 
 

搭建平台强保障

让奔波四海的拳师更有家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018年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温县太极拳拳师培训班

太极拳作为温县独有的文化资源,多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将其作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不断强化组织保障,完善管理机构,规范行业体系,深化段位制建设,提升人才培养选拔,为锻造高素质武术人才队伍奠定了发展基石,让奔波四海的拳师更有家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组织保障更加有力。该县坚持将武术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社会发展规划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并将武术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据悉,去年该县财政用于举办武术赛事、推广太极拳的各项经费有70余万元。此外,将80%体彩公益金用于武术之乡建设。

管理机构更加完善。该县成立了太极拳武术文化管理中心,专门运作和开展太极拳各方面工作,进一步加强馆校、拳师管理。加强武术协会建设,武协工作实现“四有四落实”,全县武术工作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

行业体系更加规范。该县不断整合全县太极拳资源,建立行业管理体系,健全武术行业管理制度,定期召开武术工作会议,不定期联合民政、教育、公安、消防、卫生等相关部门对全县武术馆校、社会组织及辅导站点开展督导检查,对武术馆校的教学情况进行业务指导,全面推进规范化建设。同时,该县积极组织拳师、裁判员、教练员参加中国武术段位制国家考试和省武术段位考评员培训班,开展太极拳段位制考评,承办中国武术段位制中段位考试(河南省),联合教育部门举办体育教师武术段位培训班、教育系统武术段位套路考评。

人才培养更加全面。出台《太极拳特殊人才选拔使用管理意见》,制定裁判员、教练员和运动员培养制度,制订培训计划。通过参与高规格赛事检验裁判员的业务能力,提升裁判队伍的整体水平;积极对接高等院校,联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在陈家沟筹建河南太极拳学院;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在全县各所高中设立太极拳专业特长班,积极培养太极拳人才。据悉,去年该县参加国家级、省级裁判员培训班20余人,推荐国家级、省级赛事执行裁判工作5人;主动联系上级专业体育学校输送运动员苗子15人;26名特长生考入高等院校武术专业。

提升素养育全才

让一技傍身走天下的拳师成为太极拳文化代言人

“为期7天的培训设有周易、国学、养生、武德、武礼、武风、太极拳文化、竞技太极拳、太极拳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大众健身、运动康复、体育营销和运动伤害防护等课程。”4月23日,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登封校区开展的2018年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温县太极拳拳师培训班上,太极拳优秀传承人陈朝霞课间接受了笔者采访,“培训内容非常丰富,让人受益匪浅。通过培训开阔了我的眼界,增强了自身武学方面的修养,提升了国学方面的知识。” 

为提升太极拳拳师综合素质,实现全县太极拳产业更高层次的发展,让太极拳成为真正实现温县经济转型的一个支撑,该县通过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太极拳拳师培训、编撰理论书籍、举办理论研讨会等活动,深入整合太极拳文化资源、拓宽太极文化延伸路径,以文化建设促素质提升。

太极拳拳师培训多管齐下。一方面,该县与高等院校结合,积极组织拳师赴高校参加高层次培训。同时,加强温县武术协会与外地协会的交流,建立友好协会,定期举办交流活动;另一方面,举办理论研讨会,多次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小旺、王西安、陈正雷、朱天才等亲临授课,以名家大讲堂、名家论坛、大师公开课、公益课等形式,为广大太极拳习练者解惑释疑,近年来每年组织太极拳名家授课和表演有20余场次,参与学员累计达3000余人。

文化资源整合效能革新。该县先后整理出版太极拳理论书籍和武术研究的著作、文章50余部,各类音像制品120余套,依托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陈家沟太极拳研究院等,不断搜集整理陈家沟历史文化资源,持续挖掘太极拳故事,搜集陈家沟图文资料,编著《图说太极拳史》等一系列有着深远影响的陈家沟历史文化图册。此外,结合银江公司对太极拳进行“太极云”平台建设,研发“太极宝”等APP产品,对太极拳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并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推广。 

提升文化水平加速成果转化。开展太极拳高峰论坛,对太极拳文化内涵、原生态状态、传承保护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组织高校教授、民间拳师对推手项目进行系统研究,对规则、擂台、服装、打分系统进行深度挖掘,推动太极拳推手项目成为品牌赛事。同时,注重挖掘整理,全面开展普查。做好太极拳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发掘、抢救已失传或濒临失传的文献;摸清各层次人才分布情况,完善传承谱系;对年事已高、在太极拳界影响较大的拳师,通过专访、座谈等形式整理收集资料。通过对太极拳文化及其相关业态的深入挖掘,让太极拳师在听、讲、比、判、研、记的过程中,在形成文化成果的同时,提升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

 

多措并举激活力

让单兵作战的拳师变成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生力军

河南太极拳学院签约仪式

提升文化素质是发展的灵魂。太极拳的挖掘整理、继承创新,需要一大批文武兼备、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武术人才去传承、推广、挖掘、运作。温县充分利用特色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以党建增强合力,以精品赛事、产业提升为平台,在将曾经单兵作战拳师的分散力量凝聚成产业发展生力军的同时,实现太极拳文化推广与人才提升的“双赢”。

党建领航促奉献。该县注重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村党支部建设,广纳群贤,不断选入、吸取在太极拳竞技、开发、研究、传承、弘扬等方面的拔尖人才入党,形成党员人才合力,杜绝人才断层现象发生,增强陈家沟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提升太极拳拔尖人才的整体素质;同时,优先推荐拔尖人才担任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使太极拳拔尖人才更有责任感和自豪感,更好地为太极拳发展履职尽责,建言进策;从而辐射太极拳人才整体提高。

精品赛事激活力。多年来,拳师们大多都是关起门来搞培训、谋赛事,为做大做强赛事产业,该县不断创新思路,整合资源,一方面不遗余力扶持民间赛事,积极鼓励和支持武术馆校、民间武术社团开展武术比赛,在赛事策划、组织发动、赛事组织、对外宣传等方面主动提供各类帮助;另一方面推出了陈家沟家乡赛系列精品赛事,承办的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精品活动,吸引26个国家500多个城市千万余人参与,赛事、活动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也提升了赴外拳师在当地的影响力。同时,该县还积极组织中青年拳师赴外参赛交流,先后参加了2017年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全国第十三届运动会太极拳公开赛、第九届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第二届全国太极拳电视大奖赛等赛事活动,大大提高了拳师的综合素养。

产业延伸行致远。首先,该县不断发展太极教育培训产业和太极拳武校、家庭武馆,筹建了中国太极拳职业教育中心。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签订了河南太极拳学院筹建协议,将建成国内第一所太极拳本科院校,极大地提升了太极拳教育培训的层次和水平。其次,该县积极推进“大师回归”工程,支持和鼓励在外发展的太极拳名家回归家乡开办学校、武院。目前,陈正雷书院、王西安太极艺术馆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中华大秘,藏于太极。今天,一大批有技能、有理论、有思想、有修为的“新四有拳师”层出不穷,助力太极拳以其独有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传播世界,吸引越来越多的世界太极人痴迷太极拳、探寻陈家沟、聚睛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