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小三峡,是大宁河下游流经巫山境内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的总称。这三段峡谷全长60公里。小三峡与长江大三峡毗邻,林木翠竹20000多亩。
景区内有多姿多彩的峻岭奇峰,变幻无穷的云雾缭绕,清幽秀洁的飞瀑清泉,神秘莫测的悬崖古洞,茂密繁盛的山林竹木,是一处玲珑奇巧的天然盆景;有攀树纵岩的嬉戏猴群,成双成对的结伴鸳鸯,展翅纷飞的各种水鸟,畅游碧水的多种鱼类,树丛里百鸟啼鸣的欢歌笑语随时可闻,是一座名不虚传的风景动物园;有谜存千古的巴人悬棺、船棺、古寨,是一处珍贵的历史遗迹。这奇特的峡谷风光,自然景观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长江三峡黄金旅游水道线上的一颗永放光芒的璀璨明珠。
1991年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4年11月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6年12月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以及“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重庆文明景区”,“重庆安全景区”,被名人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
三峡工程三期蓄水通航发回水电,回水到长寿以上,大坝以上形成500多公里的河道型水库近1000平方公里。高峡平湖美景呈现,使长江三峡的景观发生了变化,一些自然的、人文的景观被淹没水下,但一些新的景观又出现,总体上无多大变化。三峡大坝的兴建,不仅具有防洪、发电、改善航运条件的三大主要功能贡献于人类,造福于人类,而且也为三峡旅游快速发展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大宁河小三峡
大宁河小三峡即为著名的巫山小三峡。大宁河发源于陕西省平利县的中南山,流经崇山峻岭和大小峡谷,一路容纳百川清流,穿过巫溪、巫山之间的云崖险峰,注入巫峡西口的浩浩长江。大宁河千姿百态,神秘莫测,过去长期隐匿无声,近年由于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它初露真容,即一鸣惊人。有人赞颂它“不是三峡,胜似三峡”,“神矣绝矣,叹为观止矣”。
2007年5月8日,重庆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宁河小三峡是龙门峡、铁棺峡和滴翠峡的统称,它是大宁河风景的精华所在。小三峡南起巫山县,北至大昌古镇,全长约60公里。
小三峡在古代是由鄂入川军事要地之一,明末著名女将军秦良玉就是在大宁河一带和张献忠、罗汝才作战。(《南明史》卷七十 列传第五十 秦良玉传)
龙门峡
龙门峡长只约3公里,峡口两山对峙,峭壁如削,天开一线,状若一门,形势甚为险要,因此有人说它“不是夔门,胜似夔门”。
游览小三峡,一般是从巫山县城边的大宁河口上船(可乘容20多人由柴油发动机驱动的游览船),逆水而上,进龙门峡,经巴雾峡,至滴翠峡,然后折回。
游人在船上可以掀赏两岸高耸的峰峦和奇峰怪石,以及到处有流泉飞瀑,不时有猴群出现的青翠欲滴的山坡;船到浅滩,游人可到滩下活动活动,拣几粒三峡石;在一些山崖的高处,游人可以看到在峭壁的岩洞里,有神奇的古代悬棺;在岸边的岩壁上,人们还可以看到古代栈道的遗迹。
巴雾峡
出了龙门峡,就是著名险滩“银窝滩”了。这里山回水转,滩险流急,实为航程上的险途。过了险滩即进入铁棺峡。铁棺峡长约10公里,这里两岸怪石嶙峋,形成一组组天然雕塑,个个妙趣横生。东岸崖壁上有一金鳞闪闪的长岩,很像从天外遨游归来的巨龙,且龙首已经进洞;对岸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块黄色圆石,犹如正欲出洞的猛虎;西岸悬崖下有串串倒悬的钟乳石,其模样像是两匹骏马,其头已进山,但马尾和后腿还在山外。于是人们就给它们分别取名为龙进、虎出、马归山。此外在河东岸离水面四五米高的绝壁石缝中还有一具黑色的悬棺,俗称“铁棺材”,铁棺峡一名即由此而来。据考这“铁棺”乃是战国时期巴人的悬棺,其并非铁铸,仅因其色相似而言。目前悬棺群保存最完好的是巫溪县东北25公里的荆州坝,那里有24具黑棺。
滴翠峡
滴翠峡是小三峡中最长的一段峡谷,峡中既有磅礴的气势,又有玲珑 剔透的小景。20公里长的峡谷显得幽深、秀丽。峡内群峰竞秀,绝壁连绵。
小三峡无咎不苍,有水皆飞泉,游人深感起名“滴翠”,甚为贴切。
主要景观有水帘洞、仙蕉林、摩崖佛像、天泉飞雨、罗家寨、绵羊崖、赤壁摩天、悬棺、双鹰戏屏、飞云洞等。小三峡的美景在滴翠峡中体现得最充分。那“赤壁摩天”是一片高达数百米的峭壁,如刀削一般,直插云天,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真是名副其实的赤壁。
大宁河小三峡以峰秀、景幽、滩险、石美为其特色。久居大都市的旅游者定会感到稀奇古怪,宛如旅行在神话世界中。
2007年5月8日,重庆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