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 多元民族文化在此绽放

阿坝州除了拥有高山湖泊、草原大河等自然景观外,还拥有众多丰富的文化遗存,各种“非遗”在此精彩绽放。

发布时间: 2020-04-17 10:07:57
来源: 中国国家地理

阿坝州除了拥有高山湖泊、草原大河等自然景观外,还拥有众多丰富的文化遗存。各种“非遗”在此精彩绽放。全州目前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有19项、省级“非遗”名录的有73项、州级“非遗”名录的有457项,羌年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众多民族的特色文化都在阿坝州精彩绽放。

阿坝州 多元民族文化在此绽放

图为盛大的马尔康嘉绒锅庄文化旅游节,嘉绒藏人居住区多处于高山深壑,平地狭窄,所以锅庄别具一格,人们不是简单地围成圈,而是手拉手,像龙蛇一样来回盘旋。摄影/高富贵

众多“非遗”点亮藏羌走廊核心区

阿坝州是我的故乡。那里不仅有高山湖泊,有草原大河等壮丽的自然景观,更是拥有各种独特的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便是其中重要的体现。

由于历史上阿坝州处在藏彝走廊的核心区域,多个民族在此世代居住,因此在文化上形成了风格独特、多姿多彩、数量众多的遗产项目。已经成为世界级“非遗”的藏戏、藏医药浴法、格萨尔传说等藏族“非遗”项目至今仍然在阿坝诸多县域流传,古老的藏戏是藏族民众世代相传的戏剧表演形式,藏医药浴法则代表了藏族医学的至高成就,而在草原上流传的《格萨尔》史诗更是中国三大民族史诗之一。除了以上藏族的世界级“非遗”,羌民族传承几千年的羌年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众多世界级的“非遗”代表的是阿坝州最顶级灿烂的民族文化,几千项各级“非遗”名录项目更是绽放在阿坝州灿烂的文化百花园中。为了寻找阿坝州精彩的“非遗”,我们踏上了“拾遗”之路。

阿坝州 多元民族文化在此绽放

阿坝州历史上就是藏族聚居区,藏民族也流传下诸多的“非遗”项目。图为阿坝县的省级“非遗”折嘎说唱,译为“吉祥的果实”,戴上面具演唱折嘎有送吉祥的意思(摄影/卡布)。

阿坝州 多元民族文化在此绽放

图为流传在九寨沟县等地的国家级“非遗”——白马藏人的㑇舞,表演者头戴各种动物面具,它源于白马藏人崇尚万物有灵的原始时期,带有一定的祭祀性(供图/九寨沟县文体旅局)

阿坝州 多元民族文化在此绽放

图为省级“非遗”垛,主要是以庙宇为载体来呈现的法舞,由铠甲舞、护身仪式、密宗法舞三大部分组成。垛为苯教重要仪轨,在民间广泛流传(摄影/纳么玖)

跹多姿的歌舞,跳动着的千年文化

我们驾着车,沿岷江而上,第一站走进了黑水县。我们到黑水就是奔卡斯达温去的。卡斯达温舞主要流传于四川省阿坝州黑水河流域,是古代黑水人出征前,勇士们祈祷胜利,亲人们为他们祈求平安、祝福吉祥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歌舞活动。我们去的日子正是收获的季节,到处都是喜悦的歌声舞步。我们到了扎窝乡的西里村。村子依山面水,四周山峦重叠,群山葱翠。我们住进一户村民家,房主叫恩波,一家子都对我们非常热情。丰盛的晚餐中,我说明了来意,恩波哈哈大笑,拍拍我的肩说:“你们来得正是时候,明天就能看见我们祖先传下来的卡斯达温。”第二天,匆匆早饭后,一身节日装束的恩波带着我们来到村子外一处平坦的山坡上。那天阳光灿烂,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穿着色彩鲜艳的节日盛装,围观的还有不少游客。恩波是表演队伍里的领头人,手脚一动,他的精神俨然回到了远古。表演的男子汉们肩挂铜铃,挥舞刀枪,吼声震天,威武雄壮的武士形象把我们引向当年的征战之中。姑娘们一身艳丽服装,高举双手,亦唱亦跳亦讲述,一种充满野性美和胜利的喜悦感染着所有人。独特的无伴奏合唱极具震撼力。卡斯达温果真名不虚传。

时间紧,要去的地方多,当天下午我们就从扎窝乡出发了。恩波劝我们第二天走,说到九寨沟县很远。我们谢绝了他的好意,坚持上路。晚上的路不太好走,中途还遇上一辆车在路中央抛锚,到了九寨沟县已临近零点。我们仨一商量,干脆朝目的地草地村赶路,草地村是白马藏人聚居地,熊猫舞属白马藏人独有。到了草地村更晚了,人也倦意浓浓。没想到一进村子就有一位老人在等着我们。那天晚上脸也没洗,就睡到了老人家里。第二天才知道老人姓刘,当地人都叫他刘大爷。刘大爷说他在县里工作的儿子接到黑水一个朋友的电话,晓得我们要来。我们说了想看熊猫舞,老人说熊猫舞是祭祀用的,只有在正月十五、十六才跳。老人看我们有些失望的表情,让我们等等。在刘大爷的安排下,我们终于看到了原汁原味的熊猫舞。在村子的晒坝里,能来的男女老少都从家里带来熊猫面具。他们挑选家族中年轻精干的小伙子男扮女装为“登嘎”作伴表演。白马藏人的“登嘎”熊猫舞,在表演艺术上和表演的方法上有板有眼,有章有节,自始至终都体现了熊猫的生活特征。在阵阵锣鼓的伴奏下,表演熊猫吃箭竹、喝水、爬树、打滚、嬉戏等。

那天我们的运气真不错,看完了熊猫舞,又看了㑇舞。“㑇”是白马藏人的方言,是吉祥面具舞的意思。白马藏人自古崇尚万物有灵,㑇舞的场面庄重。村子里选出11个人,刘大爷说,也可以7个人,或9个人,总之要单数才行。目前九寨沟县现存和常用的面具有牛头、虎头、龙头、豹头、蛇头、鸡头、俩小鬼、俩大鬼,内容为祭祀祖神和祀山,礼拜长辈。他们边走边舞,我们看完了纽、尕、央三套舞蹈。其中最充满情趣的是阿里尕,它是双人舞,代表一公一母,其中母的这一方为男扮女装。整个舞蹈展演了白马藏人男欢女爱的情景。㑇舞的舞蹈组合以点踏步、踮跳步为基本表现形式,舞蹈的基本动律以蹉步、小腿划圈蹲步、左右跳转圈为主,结合粗犷的上肢动作,表现出了所扮动物的形态。

我在想,阿坝州之所以有如此众多的原生态舞蹈,与这里的自然环境、历史发展不无关系,很多舞蹈都与战争或祭祀有关。在古代,代表着对胜利的祈祷和对神明的崇敬,如今更多地意味着对幸福的向往。

阿坝州 多元民族文化在此绽放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的很多文化都是几千年来延续与演变的结果。图为羌绣,刺绣工艺有挑花、纤花、拼花等十几种绣法,色彩丰富,针法细腻,异常精美(摄影/徐献)

阿坝州 多元民族文化在此绽放

如今阿坝州熟练掌握羌笛制作技艺的有二十余人,省级羌笛文化传承人陈海元就是其中之一,图为陈海元在吹奏羌笛(摄影/余德军)

阿坝州 多元民族文化在此绽放

图为羌族多声部民歌,是少见的大幅度慢速颤音唱法(摄影/王行)

阿坝州 多元民族文化在此绽放

羌族传统的瓦尔俄足节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以妇女参加为主,图为瓦尔俄足节期间,羌族妇女在做山形馍馍。这些都是羌族的国家级“非遗”。

纷繁隆重的非遗节庆,从古老信仰到现代生活

端午祭从屈原开始,到了现在,已经跟屈原没多大关系了。一年夏初,我到小金县参加了端午祭。最热闹的是农历五月初四的四姑娘山朝山会。这时会有川西嘉绒藏歌会、赞拉原生态嘉绒锅庄展演,一大片宽阔的高山草甸容纳了“斯古拉之夜”千人露营活动,古老的锅庄和糅进了现代元素的歌舞都在蓝天白云下尽情狂欢。

后来我们了解到茂县的瓦尔俄足活动也在同一个时期进行,古老的羌民族举办羌地风情歌舞晚会、瓦尔俄足展演、特色坝宴、羌族风情篝火晚会等民族特色活动。可惜我们分身乏术,只好向知情人了解。

瓦尔俄足的活动中,妇女们围聚在火塘边制作祭祀女神的太阳馍馍、月亮馍馍和山形馍馍等供品。舅舅开咂酒坛敬天地神,念祝词。第二天,全寨妇女前往女神梁子举行敬献、祭杀山羊仪式,求天神护佑全族人风调雨顺。舅舅唱经、酬神、祈神,领歌引舞,寨中有威望的老妈妈讲述羌族歌舞女神莎朗姐的故事,让人们明确爱情、生育、家务等传统。端午祭前后还有一大活动就是若尔盖县的度炯节,这些活动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与中华民族传统的端午节同根同源,是多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代表。

虽然错过了精彩的瓦尔俄足,但羌年我们是不会错过的。羌年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叫过小年、丰收节,是羌族一年中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为主要内容的节日,目前已被列入急需保护的世界“非遗”名录。羌年前一天,我们提前就到了茂县,在就近的羌寨一户农家住下,房主姓杨,一家子都对我们非常热情。羌年以祭祀天神、山神开始,为期3—5天。羌年的内容很丰富,男女老少都着节日盛装,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祭祀之后,他们席地而坐,随意组合,说一些陈年旧事,讲一些民间传说,木姐珠与斗安珠的故事,天神下凡的故事,老老少少都能舞能唱,年轻人跳得要热烈些,年长的人就跳一些脚步沉稳的舞蹈。那几天,到处吃的喝的都是羌族传统食品,随着社会发展,现代饮品也加入其中。羌年有着几千年的传承历史,透过羌年,可以追寻到古老的羌族发展脉络。

阿坝州的传统节庆活动特别多,在藏族羌族的几千年历史中,或是庆祝丰收,或是庆祝胜利,或是庆祝新的季节,如今这些节日更多的是传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传统手工艺,非遗传承的民间高手

在阿坝州的“非遗”中,传统手工艺是重要的组成。很多人都知道汉族的剪纸,但是藏族剪纸也有非常独特的风格。由于我是藏族人,所以从小就目睹很多藏族阿妈的手艺。藏族剪纸取材于生活和历史传说,有文成公主进藏,有松赞干布驰骋战场,有藏王格萨尔,有牛、羊、狗、鸡、猪、兔等家禽,生动有趣,形象栩栩如生。

趁着回理县甘堡老家过年,我专程拜访了甘堡乡板子沟村65岁的藏族老人唐术德。唐术德老人在40多年的光阴里,用一把把剪刀和各色彩纸,延续着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为了剪纸,几十年里,唐术德自制了好多特殊工具:刀锉、磨刀、尺子、木夹、墩子都是他凭经验积累下的用着顺手的工具,在这些工具当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小盒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唐术德打开这个木盒,里面是央宗宝月、格乐栋嘎、羌族木梯、囍等30多种花样图案,有藏族的、羌族的、汉族的,宗教的、现代的、传统的,各种花样一应俱全。唐术德告诉我:“这是我剪纸几十年积攒下来的模板,不管到哪里,只要我一看到适合剪纸的图案,都会记在心里,回家之后马上剪出来,然后再把这些图案进行组合、创新。”

与剪纸一样,羌绣也是一种多姿多彩的传统手工艺。在桃坪羌寨,我走访过羌绣。羌族聚居地的羌绣技法和内容变化不大。羌绣内容极具生活化,技法分为挑花、绣花、纳花、盘花、刺绣等。羌绣图案的题材,大都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如花草、瓜果、动物、人物。所绣景物秀丽精致,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

阿坝州 多元民族文化在此绽放

为展现藏族人智慧的藏棋比赛,藏棋有千年历史,类似于围棋,如今,在马尔康市、阿坝县等地仍有许多藏棋高手。藏族马术和藏棋都是省级“非遗”项目。摄影/张志勇

展现技巧与智力的竞技类“非遗”是阿坝州的另一特色

阿坝州 多元民族文化在此绽放

藏族人与马有着深厚的情结,图为红原县的藏族马术比赛,比赛者展现着各种难度的动作。摄影/用旦

棋手和骑手:竞技中的“非遗”项目

如果说歌舞、节庆和手工艺是阿坝州“非遗”的“文艺范”,那藏棋和马术就是阿坝州“非遗”的“竞技力”。过去只是听说过藏棋,2019年初,听说阿坝县要进行藏棋比赛,我早早地就赶往阿坝县。比赛前了解到藏棋是藏族地区土生土长的文化,主要分为“密芒”和“久棋”两种下法。“久”是藏语译音,有拼图的意思。它的基本下法是:先将棋盘填满棋子,再以跳棋的方式吃子,当一方将子形成四子或以上的方形时,即可在任意位置吃子。进入比赛现场,只见棋盘类似围棋盘,棋子也像围棋,只是下法不同。藏棋是藏族人高超竞技智慧的代表。

除了藏棋外,阿坝州还有一项竞技类“非遗”项目——藏族马术。回忆还在马尔康工作时,我曾到红原县看过两次藏族马术表演。藏族的马术据考证源自松赞干布时代,后来的表演都脱胎于历代的战争。除了马背上表演的各种技巧,表演中的骑射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从射箭、舞刀,到步枪射击。精湛的步射,可以在马背上完成卧、跪、立姿等高难度动作。眼下枪已属禁物,刀和箭又回到了表演中,马术表演充满了藏族男人的勇武。

同样是选手,棋手考验的是智慧,骑手考验的是体魄和胆量。传统竞技项目是阿坝州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存在。

自古以来,阿坝州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在这片土地上,藏、羌、汉、回等多民族的文化相汇交融,共同绽放,代代传承的这些文化如今都已成了精彩的“非遗”项目,其实不只藏羌“非遗”,九寨沟县汉族的南坪弹唱和松潘县回族的花灯舞等其他民族的“非遗”项目也非常精彩。如今,阿坝州正在全力打造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国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相结合的文化长廊,更多的“非遗“将被传承发扬。在这条藏羌走廊上,多元的民族文化绽放出了最美的花朵。

本文撰文/索朗仁称 摄影/李春林 等